April 28, 2006

梅雨季,下墾丁

  墾丁,聽起來就像是每年要撥時間去渡假的地方,而實際上也是如此。

  去年六月,第一次到墾丁,就很厲害的給他碰上了屏東難得的颱風淹大水,卻一點也沒有減少墾丁行的樂趣,無論是當地的自然景觀、街道小吃、人文環境,都讓我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當我這次主動提出要再下墾丁的提議時,胖胖的反應並無多大驚訝,好像某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彷彿墾丁像故鄉一樣,是一定要再回去的地方。

  排了假訂了房,為了錯開暑假期間那昂貴雙倍的房價,我們決定比照去年,選定週末的時間下去,平日時間再回台北,一方面可以在週末感受一下假日熱鬧的夜市人潮,另外也能兼顧平日無人愜意的享受。去年的行程是三天三夜,作了很多功課,當然也玩得非常充實,但這次我不打算擬定任何行程規劃,反正還有哪些景點沒跑自己心理也都很清楚(上次功課作得夠確實),居住環境和週邊交通飲食也已有點熟悉,就放心本著渡假放鬆的心態來休息吧!

  然而在預算部分還是花了我不少腦筋,比價這種東西實在是有夠麻煩,但不比還真不知道價差之大:



交通:

台北→高雄(週末)
統聯:505*2=1010
國光:500*2=1000

台北→枋寮
墾丁之星:986*2=1972

高雄→墾丁
快速88客運(來回):616*2=1232

枋寮→墾丁
中南:144*2=288

高雄→台北(平日)
統聯:440*2=880
國光:400*2=800


租車:
包車四日初估1500(可砍價)


住宿:

夏姿四日,二樓海景房:6000(和老闆娘協議後的價格)


  關於民宿的部分,考慮良久還是決定選住在鬧中取靜的大灣區,本來想定
橘月,不過某人的假宣佈得太晚,加上春夏週末本屬熱門時段,所以沒訂成。又原本一直想去鹿角,因為好喜歡他們一樓的咖啡店,但後來轉念想想,夏姿的房間我比較喜歡,加以去年住過所以比較好談(老闆娘個性超阿沙力),而鹿角一樓要去則是隨時都行,跟訂房並無衝突,所以後來還是選了跟去年一樣的,經濟至上啊。其實墾丁大灣區的民宿,說是海景但其實也看不到什麼海,但是海景房採光真的棒很多,想看超美的海景還是去住船帆石或砂島那邊的民宿吧。

  前置花費大概如此,另外要水上活動的話一個人八九百到一兩千不等,有考慮去玩浮潛,但由於某人不會游泳,所以……咳,就是這樣,這部分我還在爭取中。

  最近陰雨綿綿下不停,拜託拜託老天爺,今年讓我們得以在陽光下玩吧,去年拍的照片沒一張有太陽的,雖然氣候涼爽玩起來很舒服,但是照片真是一點都不像在墾丁啊……渡假還是配上晴天比較合適啊。




Read More...

April 27, 2006

娃娃魚泰式料理

小招牌的椒鹽雞肉,超辣超好吃
  上個禮拜天,我跟胖胖本來想去師大夜市吃久違的8899,沒想到原本的8899居然改了店名換了新招牌,重點是,還改了消費方式變得好貴,失望之餘我們只好決定另覓去處,逛著逛著發現這裡還真是爆多南洋菜的,三步一小間五步一大間,連路邊賣便當快餐的都要來個「泰式碳烤雞腿便當」……

  最後實在是逛到快沒時間了,眼看著胖胖收假時間逼近,我們便隨便找了一間順眼的餐廳進去(當然也是因為裡面客人不少啦),就是這間娃娃魚。

  一進去感覺就像到了迷你的迪迪小吃,不過這裡感覺warm多了,我想是因為空間比較擁擠吧?雖然感覺有點亂,不過還算蠻有泰式氣氛的。由於客人真的很多,一開始老闆娘忙得忘記來幫我們點餐,偏偏我們又在趕時間,當然是先扣分一下,害我整個臉都不自覺臭起來,偏偏又碰到他們店裡師傅南下不在,河粉炒飯等個人餐都沒有供應,真是到不行,心裡一直抱怨:「那妳應該一進來就要先跟客人講吧!怎麼等客人都選完才說這些都沒有咧?」

  結果最後我們有點不爽的點了一份椒鹽雞肉($120),一份蝦醬炒高麗菜($100),兩碗白飯($20 無限供應),外加一份酸辣海鮮湯($220)。點完餐時老闆娘好像有發現我們的微慍神色,就問說我們是不是有趕時間,我馬上點頭,結果老闆娘很熱心的幫了大忙,在眾多客人中讓我們的餐點盡量超快上桌。嗯看到這麼親切的態度,總算有稍微消點氣了。


Read More...

April 21, 2006

茹絲葵吃到撐死記

  茹絲葵夭壽貴夭壽美味早就耳聞許久,不過一直沒機會去吃,因為我對美味(通常也高價)食物的執著總是讓一起聚會的朋友不敢恭維,其中一個也包括胖胖,他雖已漸漸被我的挑嘴貪食給同化,但面對動輒三四千元的昂貴套餐還是沒法接受。好在我平日待他不薄,當我問他我生日要去吃什麼的時候,他竟然豪不猶豫的說去茹絲葵,大概是平常也被我吵得煩了吧?

  由於我們訂位時間訂得比較晚(八點),抵達時店裡早已高朋滿座,真意外,我原本以為會安靜點的,結果竟是熱鬧到不行,非假日時段尚且如此,假日應該更可怕吧?

  過五分鐘,服務員將我們引領至我們的座位,是剛好在玻璃屏風旁的沙發座位,感覺很寬敞舒適,有種賺到的感覺。店裡一整片鬧哄哄的歡樂氣氛,雖然有點吵,不過還蠻warm的,這樣我們聊天也比較沒有負擔。由於平常已小有吃牛排的習慣,我們便沒讓服務生為我們做餐點介紹,逕自點了8oz.的小菲力和12oz.的ribeye套餐。因為胖胖不吃肥肉所以選了菲力,我則是非肋眼不吃,雖然12oz.的份量實在是大到嚇人,不過他們的ribeye只有12oz.和16oz.兩種,所以只好硬著頭皮點啦!

Read More...

April 10, 2006

All for April


  總是令我又愛又恨的四月終於到了。

  春天來了天氣暖了,冷颼颼的三月總算要掰掰,加上四月是我的生日,有吃有玩活動多,熱鬧April當然是個可喜的月份。但四月卻永遠伴隨著月考段考期中考……唉,今年則更加不幸,生日當天就是期中考,為什麼不能讓我好好過個生日呢?

  不過小小的期中考當然是不被我放在眼裡啦!活動這麼多當然要好好玩樂一番!以下速記。



Read More...

April 04, 2006

小水滴的青春期

  昨天上來閒晃時,突然覺得我家yukiko好像有點不太一樣,仔細看了一下,欸?好像是長大了?跑去看看成長紀錄,果然沒錯,我家小水滴終於長大啦!




  想來我真是個狠心的媽媽,養這麼久都不怎麼搭理她,也不像其他人這麼熱心的一一紀錄自家水滴的成長變化,沒辦法,我對耐心實在沒天份。

  不管怎麼說,看見Yukiko終於長大了,還是覺得有點欣慰,有種「吾家有女初長成」的小小驕傲,不枉費我寫得這麼賣力。接下來就是水滴的變化期了,聽說變化還蠻多種的,希望不要是什麼麼怪怪的喇叭花或是多頭怪之類的。唉,我真的很擔心啊!我已經很愛搞怪了,然後Blog內容又盡是一些五四三的廢話,不知道小Yukiko能不能出淤泥而不染……

  為了紀念小水滴邁向青春期,隨手拍了一些照片做個紀錄,萬一以後變成小怪物的時候可以拿來緬懷一下,就像我爸現在看我小時後的照片遙想一樣。





April 03, 2006

台哥台妹台翻天

  雖然我很愛看文章,不管是報紙或網路,但我鮮少去向人推薦自己認為不錯的文章,反正有習慣閱讀的自己就會看,而面對不習慣閱讀的人向其推薦文章總有股兜售的感覺,我不喜歡,因此,頂多是茶餘飯後偶爾提到相關話題時,拿出來講講大概而已。

  而今天午休在公司看了中時前幾天的副刊,胡淑雯的一篇文章《
誰是台妹?她們的復仇》實在讓我感觸良多,忍不住要來推薦一下。

  最近大大小小的活動話題全都繞著台客台妹打轉,一下是歌曲「我愛台妹」紅翻天,一下是明星台妹投票,還有昨天剛結束的台客搖滾嘉年華,「台」這個字,突然變成了一種很流行時尚的形容詞,以前避之唯恐不及的那些人,現在通通很爽快大方的承認,甚至是欣然接受,台客代表轉眼間從穿著清涼的閃亮三姊妹
變成了英文比中文溜的楊乃文,我突然有種措手不及的感覺,尤其是當我看到看到台客搖滾出場名單中出現杜德偉名字的時候……杜德偉不是在國外留學的香港人嗎?看來我真的是脫節了……


  
那些自稱台妹的名流,往往並不怎麼台。而真正台裡台氣的妹妹們,通常並不喜歡人家叫她台妹。那些宣告「我愛台妹」的男生,會和台妹唱歌跳舞玩在一起,然而他們的正牌女友,不但國語比台語流利,連英語也講得比台語漂亮。

打開電視,看見女明星在非洲行善,吃不好睡不好,水太髒拉肚子,生個小病就說歷劫歸來,一副下放貧民窟的、第一世界的姿態。分送可樂與巧克力,要小朋友拿出雀躍的笑容來換。三句一個可憐、兩句一個可愛的,訴說與黑小孩的友誼。女明星漂亮的眼睛,被落後的蠻荒地景餵得飽飽的,飽脹殖民主義的同情心。

可憐的黑寶寶,為了服務女明星的「人格展示」,將赤裸的饑餓與貧窮攤開,供客人挑選。他們挑了一個眼睛特大、長相特別可愛的娃娃,供女明星擁抱、親吻。女明星在鏡頭巨大的凝視底下滴落慈善的眼淚,不久之後,再戴著那些引發內戰而導致饑荒的名牌鑽石,出席時尚派對,洽談廣告代言的價碼。


  碼的,寫得真是夠直接夠爽快,而且都是實話,害我看了一邊蔑笑一邊猛點頭。在這個社會上虛假做作的確是必要的,但有些人就是會利用別人來哄抬自己的身價,甚至藉以炒作話題,自己還要顧作姿態在那邊唱高調,這種現象實在很悲哀。我突然想到當初南亞海嘯的那陣子,整個部落圈發起了捐助南亞海嘯的串聯計劃,有熱心的人還自己做了小貼紙,提供大家在自己的Blog上張貼,整個活動沸沸揚揚好不團結溫馨,那陣子十個Blog大概就有九點九個可以在上面看到這個小貼紙。

  然而實際上呢?這些人放了連結要人家用力發揮大愛精神,但真正去身體力行的又有幾個?也許有人會覺得我偏激,畢竟串聯只是順手作宣傳,捐獻這種事本來就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但就事實上來說,這些人真的這麼有同情心嗎?我相信其中有部分是真的基於熱心公益來宣傳,但對多數人來說,只是一種世界流行罷了。

  話題扯遠了,本來應該是介紹這篇文章的才對,一不小心又變成牢騷,如果有得罪某些迷哥迷姊們的話在此道歉,我不批評個人私德與相關專業部分,我只是就事實發表看法,這些人的專輯我愛聽也有買,但這跟此一文化現象是兩碼子事,就這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