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09, 2005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The Motorcycle Diaries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電影預告片:





  這部片最近在某些族群中已經是火紅到不行,彷彿一個新興的偶像,好像非得要提一下切.格瓦拉才足以表示浪漫與狂熱,然後崇拜。

  我不太歡這樣的做法,但不否認自己也曾一度被他吸引,因為我也是英雄主義者。古巴政府過去總是強調他英雄式的一面,自負、率性、勇猛、無畏,與生俱來的無窮的使命感,尤其是在認識卡斯楚加入共產黨之後那些光榮的革命歷程,但對於他年輕時期的轉戾點卻避之不談。






   這部電影以除卻他既有英雄主義光環的手法,單純地對這趟旅程做詳實描述。23歲的埃內斯托.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及其友人29歲的阿爾貝托.格拉納多(Alberto Granado)的摩托車自助之旅,從阿根廷、智利、秘魯、哥倫比亞一路北上到委內瑞拉,途經八個國家,耗時八個多月。本片根據切格瓦拉旅行時的日記手稿 (參閱書籍: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以遊記的方式為這趟啟發性的旅程作記錄。片子一開始的內容跟他大半生的英雄事蹟可幾乎快要兜不起來,完全是兩個搞笑的傻瓜和他們騙吃騙喝的故事,但隨著他 們的旅程一路北上,兩人開始進入蠻荒的村落和山谷,人類的生老病死以及貧富階級落差所造成的社會狀況逐漸成為他們目光心思的焦點,激起了主角的使命感,也 因此啟迪他對社會的革命動機。





   他富於熱情,並且執著,雖然他的內心與選擇總是充滿矛盾,仍然願意堅定繼續。在我這個旁觀者來看,他的內心似乎有某種不知名的聲音或力量,催促著他去 做。切.格瓦拉總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他是否曾經後悔過呢?當他帶著軍帽浴血作戰時,可曾回想過當初那個坐在垂死老婦身邊並且把自己的藥全數給她的切. 格瓦拉?當他身任總檢察長時處刑於那些反對者的當下,是否還記得礦區外等待著被點名的那些數不清的臉孔?總是以英雄姿態為世人所景仰的切.格瓦拉,除了悲 天憫人與革命熱血,你是不是也曾在夜裡獨自面對內心的懦弱?

  這個一生滿富理想與傳奇的戰士,早有詩歌和書籍讚頌過他,那些慘酷的戰 爭,順著成王敗寇的歷史定律都逐一美化為勇猛的戰功。他棄官求去對安穩政局的厭倦,其實也是好戰本質的另一種呈現,但「平等」在這個世界上是幾乎不可能存 在的,難道要不斷的殺戮跟抗戰嗎?切.格瓦拉的形象在全球(尤其是在各共產國家,這也是共產國家的特色之一)早已受到狂熱的崇拜,他的著作、語錄、肖像, 尤其讓許多英雄主義的追隨者奉為圭臬。甚至有所謂「格瓦拉主義」者,仿效他們的偶像發起革命運動,如96年
杜巴克.阿馬魯革游擊隊的突擊事件,當時不但佔領了祕魯的日本大使官邸,甚至劫持大使及其賓客長達126天,舉世震驚。


   切.格瓦拉在生前始終致力於人權與經濟的平等,並且為南美的合作統一四處奔走。他不斷的革命、戰鬥,不分國籍一視同仁(可能也因為南美國家的語言及文化 原本就頗為相近)。在西方國家或和平主義者的眼中,他是頑強又倔強的危險恐怖份子,但對那些貧窮的南美人民來說,切.格瓦拉的存在無疑就是一種信仰。他並 不一定是最優秀的領導人,也不一定能將事情做得很完美,但他總是能夠以他的率性豪放,吸引眾人的目光,甚至讓人不自覺的想追隨著他的腳步,這就是他與生俱 來的魅力,領導者的風采。歷史的是非對錯後人自有評判,而狂放自戀如切.格瓦拉,對他而言,這樣短暫而絢爛的一生,相信已經足夠。



   關於切.格瓦拉的傳奇大概就是這樣,但這與我喜歡這部片子的原因根本無關,整部影片,我看不到什麼偉大的英雄,只有兩個年輕人帶著無限熱情與浪漫的冒險 故事。能夠感動我的並不是他悲天憫人的使命感,而是他們盡情享受生命的活力,和即使用雙腿也要完成旅程的青春與堅決。我很不喜歡這部電影的中譯名,因為整 部片的主旨跟「革命前夕」這四個字根本沒什麼干係,it's just a "mortocycle diaries"!電影的最後,對於切格瓦拉的革命與結局也僅僅以幾句話帶過,畢竟那已經是不屬於這本書、這部電影的故事了。

  




延伸閱讀:

  切.格瓦拉的生平

  在動蕩與激變的年代──拉丁美洲革命英雄切.格瓦拉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這篇寫得好呀,把我想表達的感覺全寫出來了,給你一個愛的鼓勵!

陳吉兒 said...

這樣讚美我會不好意思啦,不過還是超開心的,謝謝。>﹏<